科学教育是四中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世纪20年代,四中就成立了“科学研究会”等学生社 团,“由学生各人就兴趣的所在随意参加,以发展其特殊的天才及做事能力”。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是学生“自动求学的始基,是由学生走入学者的初步”,“其功 效殆不亚于校中正式上课”。四中的科学教育使大量的毕业生后来成为我们国家科技领域的专家和骨干。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 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民族责任感、事业进取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造就杰出的中国人打好基础。我们工作的宗旨是:使学 生感受科学、亲近科学、相信科学、崇尚科学;让学生了解更加广泛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和与社会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形成对科学、技术、社会的 正确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广泛的参与科学的机会,使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得到科学家高尚思想和情感的 熏陶,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与人合作、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中科技教育的特色是:
1、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民族责任感、事业进取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科学道德。
2、以科技俱乐部为龙头的三级培养制:
第 一级:全体学生通过参与校内科普宣传、科技月、科技周、研究性学习等常规科技活动,提高基本的科学素养;第二级:通过科技俱乐部,组织学有余力的科技爱好 者听高层次科普报告、参与科学论坛、野外考察、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体验科研过程,引导他们走近科学,为未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培养后备梯队;第三级:从前两级 学生中选拔出优秀的科技幼苗(通过他的科学热情、意志品质、智力禀赋、合作能力等特点)送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聘请国家著名科学导师“大手拉小手”,把这些 科学幼苗在高中阶段送到科学的大门口,为国家早期培养后备科技人才。
3、重实践,为学生提供广阔天地:
4、强有力的组织及保障系统
5、成果显著:
为 了使工作扎实有效,我校采取一个龙头、两条主渠道原则,即科技俱乐部为龙头,课内外、校内外双条渠道,运转科技教育的落实工作。科技俱乐部会员成为科技爱 好者的骨干学生队伍,校内,这些科技骨干承担起同龄人科普任务。校外,选拔优秀科技苗子参与社会资源支持下的野外考察、高层次科普报告、参加专家指导下的 科学论坛、科技夏令营活动、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亲历仿真的科研过程、与国家著名的院士、专家、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面对面交流、大手拉小手,高起点进入科 学世界。与此同时,校内还有教学处主持下的校本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的教育系统。校内:课外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实验室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课外向学生开放图书馆;课外向学生开放计算机房,提供网络环境;不定期利用天文圆顶组织特殊天象观测;校外:利用博物馆开 设选修课;参观多种博物馆;与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引导学生亲历科研过程;组织野外考察;总目标: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立足学生群体的特点,分层培 养,本着全员普及、少数引导、个别拔尖的教育政策,坚持以德为先,做人为本的原则,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为国家输送有科学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科 技教育目标。
近年来,四中的科技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符合学生实际的科技活动课程体系和目标,对科学教育的任务、意义 的理解不断加深。开展科技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不能追求形式、走过场,不能为参加竞赛而活动,不能只重视有比赛项目的活动而忽视其它。科 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传播科学文化来教育人,使学生接近科学,热爱科学。四中每学期要组织多次高质量的科学家报告会,如“揭穿伪科学的秘密(中国科协郭 正谊教授)”、“α磁谱仪与空间暗物质的探测(中科院高能所陈和生所长)”、“现代化武器发展(军事科学家和评论家张召忠教授)”、“神奇的新材料(中科 院科普讲师团)”、“现代物理学进展(中科院高能所厉光烈教授)”等等,这些报告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领悟了科学的方法,科 学家们高尚的思想情操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四中除了在“科技活动周”和“爱科学月”里集中组织学生的科技活动外,还经常举办科技展览、播放科技系列影 片等;四中每学年还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考察活动(新疆、内蒙、海南、宁夏、河北、京郊等地),组织学生科学论坛、论文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 了解自然、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感悟生活,使学生获得做事情做研究的亲身体验。一些学生将活动中的问题带进了必修课的课堂,也有一些学生将活动中的感受写 进了作文或周记。这说明开展科技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必修课的学习。各个教研组也形成了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传统项目。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相比,建立在学 生主动性基础上的有益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1999年,在王绶琯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以及市区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北 京市成立了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四中成为首批俱乐部基地学校。成立仪式在四中举行,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做了《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报告。随后, 一批批在学校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相继成为科技俱乐部的会员。科技俱乐部是开展更高层次科学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摇篮。学生 们在活动中自己起草了俱乐部组织章程和会员章程,谱写了俱乐部夏令营营歌,自己编印和出版会刊,自己管理自己,为将来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一些已 经毕业的会员学生还经常回到四中参加俱乐部的活动。现在,能够成为科技俱乐部的会员已经成为四中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如今,每年大约30名左右的学生有机 会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体验科研实践活动过程。
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技活动,为具有特殊才华和潜能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些学生在活 动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有些学生参加活动几乎到了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程度,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高深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完成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考察 报告,使我们无不感到惊讶。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北京四中学生研究论文集》。在有关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组织了一些优秀学生进入科研院所和实验室。学 生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得到了更加正规的科研训练。学生的一些研究论文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开展好科学教育和科技活动,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和事业心。今年7月,四中校友、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副总裁尹志尧先生个人捐资在四中设立“中学生创新奖”,以奖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对于四中开展各项活 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端正学生的思想是保证科技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朴实无华。我们不希望学生带有任何功利目的参加科技活 动。在组建科技俱乐部时,我们就向学生说明,参加科技活动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并非每一项活动都能满足你的兴趣,从事研究也不一定会得到成果,即 使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不能因此解决你的升学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会结识一些院士或国际知名学者,但我们规定,任何学生和家长不得提出写推荐材料的要求。真正 立志献身科学的人是不应短视和功利的。25名带着纯真求知理想的学生就这样成为四中科技俱乐部的首届会员。事实证明,科技活动对学生必修课学习的促进作用 是其它活动无法替代的。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了理想,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学习热情,最终促使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在这25名学生中, 有22人升入清华和北大、1人升入复旦、1人升入北航、1人获得全额奖学金升入美国耶鲁大学。今年元旦,科技俱乐部的首届会长、正在北大物理学院学习的藏 充之同学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科技润物无声》,生动地描述了他在四中参加科技活动的感受。
几年来,我们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不断加 深。中学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长久的影响。我们不能期望科学教育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效果。学生在科技比赛中获奖固然令 人振奋和高兴,但这并非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所追求的唯一的目标,因为这仅仅是可能发现和培养了一个或几个未来的科学家,那些尚未显露的、大器晚成的学生也 许会成为真正推动科技进步的巨人。教育的成果往往不是教育者在有生之年所能目睹到的,我们对此不应有过高的期望。但如果经过我们今天的努力,能有更多的人 亲近科学、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献身科学,有更多的人变得冷静、变得聪慧、变得高尚,有更多的人不再愚昧、不再迷信、不再浮躁、不再狂热、不再为邪教的教 义所欺骗和驱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不再因狂热无知而受到伤害,那才真正是我们今天付出努力的希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