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船模
分享到:
收藏
2004-11-29 13:10:18阅读次数: 494次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在科学技术领域内为人类作出过卓越的贡献,造船 与航海术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据史学家考证,七千多年前,在中国已有船的模型。纪元前16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舟"字,殷人建造的帆船,已渔猎于江河 湖海。船模的制作,也应随着造船、航海术的发展而发展。虽史籍尚无记载,竹木制品又难以长存,除非特殊情况,实物是罕有踪迹的。然而,历代的能工巧匠制作 的华美的船只模型,有的也作为随葬品深理黄壤。故此,在考古发掘中可以见到一些保存相当完美的船舶模型。这是 研究古代造船和模型制作技术的珍贵文物。这些模型不但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又是十分珍贵的精巧艺术品。
1973年一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 江省余姚的河姆渡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收集到了一具陶质独木舟模型,长7.7厘米,高3厘米,宽2.8厘米,两头尖,头部略圆,属于河姆渡第四文 化层的遗存,经测定是七千年前的遗物,是截止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船模。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辽宁也出土过舟形陶器模型。出土的舟船陶器远不止这几 艘。据专家们认为这些可能是艺术品,也可能是冥器或玩具,但不管是什么,都是模仿实际舟船制作的。这也是最早出现的船模,反映了远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 代,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舟船。
自1949年以来,在湖南、广东等地发掘的古墓中,也先后出土了数十条陶船、木船模型。这些船模虽然都是随葬的冥器,但都反映了真船制作的方式和特点,也可称得上最早的仿真船模。
1951--1953 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伍家岭发掘了一批西汉墓(公无前206一公元22年),在编号为23号的墓中出土了一艘木质船模,船身用整块木头挖凿而成,船形 细长,头部较窄,尾部稍宽,最宽处在船体中部,船体横断面圆弧形。在船头和船尾各有一块长方形平板,包括平板在内的船体总长154厘米,上部最大宽度20 厘米,底部宽10.l厘米,在船身两侧的沿边和首尾的平板上,均有细小的圆孔,考古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加工船体的针眼。根据出土的散落零件,考古工作者在船 模上复原出三间舱房。在船前部的第一舱房较小,其前后舱壁上有表示舱门的凹槽,无窗,顶盖略呈弧形。第二舱房在船的后部,有一门,无窗,顶盖为正方形,四 面坡状。最大的是第三舱房,位于船中偏后,有前后两门,无窗,顶盖为长方形,四面坡状。在第三舱房之上还有小舱。与船模同时出土的还有16只木浆,形状和 大小完全相同,长度为52.8厘米,桨片长为25.6厘米,两边对称,中间起脊,与现代桨相似,船的尾部另有木桨一只,长约100厘米。其头部倾斜,似刀 状,不对称。有关专家称,此桨的作用是控制船身方向.即为舵桨。
1973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木船模型数艘,船体细尖尾宽,中部最宽, 船模全长71厘米,最大宽度10.5厘米、船底中部齐平,两端呈流线型上翘,舱面首尾部份平整,中部雕空留有旁舱构成底舱,舱内设置有若干横梁,上有盖 板,中部和接近尾部的船身旁板上各有小槽,上安两根横向过梁,伸出于船外。甲板上有舱房,顶盖为两面坡式。船模上有五支木浆,但无船舵,也没有安装舵杆的 孔眼。考古工作者认为可能在五支浆中有一支是舵桨。
以上出土的船模,不论是陶质或木质,其完成年代均在西汉至东汉年间,即公元前206年--公 元220年间,这些船模虽是作为冥器随葬,但它反映了远在欧洲出现船模之前中国即有了各种仿自真船的船模,考古工作者及有关专家依据这些船模就能考证出当 时中国的造船发展水平以及水上运输的状况,对于中国航海模型爱好者来说则知道了中国船模出现的年代以及当时的情况。但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船模均是考古工作 者发掘的汉墓成果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历史悠久,也极有可能发掘出年代更为久远的部模,从而把中国部模出现的年代大大提前。
1973年一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 江省余姚的河姆渡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收集到了一具陶质独木舟模型,长7.7厘米,高3厘米,宽2.8厘米,两头尖,头部略圆,属于河姆渡第四文 化层的遗存,经测定是七千年前的遗物,是截止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船模。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辽宁也出土过舟形陶器模型。出土的舟船陶器远不止这几 艘。据专家们认为这些可能是艺术品,也可能是冥器或玩具,但不管是什么,都是模仿实际舟船制作的。这也是最早出现的船模,反映了远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 代,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舟船。
自1949年以来,在湖南、广东等地发掘的古墓中,也先后出土了数十条陶船、木船模型。这些船模虽然都是随葬的冥器,但都反映了真船制作的方式和特点,也可称得上最早的仿真船模。
1951--1953 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伍家岭发掘了一批西汉墓(公无前206一公元22年),在编号为23号的墓中出土了一艘木质船模,船身用整块木头挖凿而成,船形 细长,头部较窄,尾部稍宽,最宽处在船体中部,船体横断面圆弧形。在船头和船尾各有一块长方形平板,包括平板在内的船体总长154厘米,上部最大宽度20 厘米,底部宽10.l厘米,在船身两侧的沿边和首尾的平板上,均有细小的圆孔,考古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加工船体的针眼。根据出土的散落零件,考古工作者在船 模上复原出三间舱房。在船前部的第一舱房较小,其前后舱壁上有表示舱门的凹槽,无窗,顶盖略呈弧形。第二舱房在船的后部,有一门,无窗,顶盖为正方形,四 面坡状。最大的是第三舱房,位于船中偏后,有前后两门,无窗,顶盖为长方形,四面坡状。在第三舱房之上还有小舱。与船模同时出土的还有16只木浆,形状和 大小完全相同,长度为52.8厘米,桨片长为25.6厘米,两边对称,中间起脊,与现代桨相似,船的尾部另有木桨一只,长约100厘米。其头部倾斜,似刀 状,不对称。有关专家称,此桨的作用是控制船身方向.即为舵桨。
1973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木船模型数艘,船体细尖尾宽,中部最宽, 船模全长71厘米,最大宽度10.5厘米、船底中部齐平,两端呈流线型上翘,舱面首尾部份平整,中部雕空留有旁舱构成底舱,舱内设置有若干横梁,上有盖 板,中部和接近尾部的船身旁板上各有小槽,上安两根横向过梁,伸出于船外。甲板上有舱房,顶盖为两面坡式。船模上有五支木浆,但无船舵,也没有安装舵杆的 孔眼。考古工作者认为可能在五支浆中有一支是舵桨。
以上出土的船模,不论是陶质或木质,其完成年代均在西汉至东汉年间,即公元前206年--公 元220年间,这些船模虽是作为冥器随葬,但它反映了远在欧洲出现船模之前中国即有了各种仿自真船的船模,考古工作者及有关专家依据这些船模就能考证出当 时中国的造船发展水平以及水上运输的状况,对于中国航海模型爱好者来说则知道了中国船模出现的年代以及当时的情况。但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船模均是考古工作 者发掘的汉墓成果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历史悠久,也极有可能发掘出年代更为久远的部模,从而把中国部模出现的年代大大提前。
- 上一篇文章:船模与造船
- 下一篇文章:航海模型运动的由来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