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培训 > 三模与动手 > 航模 >

航模

信息来源: 上传时间:2012-01-12 01:00:02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
分享到: 收藏

开展航空模型运动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学习航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养 成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因此,它是进行早期航空教育的有效手段。又由于航模活动的早期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使其早期航空教育作用尤为显著。许多发 达国家在本世纪初就认识到这一点,且坚持不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航模运动起步晚,对其早期航空教育作用有待于各方取得共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开展航空模型运动是进行早期航空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从教育的内容、活动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历史经验等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航空模型运动的早期航空教育作用

1、树立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

兴趣和理想是激发人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克服困难、搞好工作的巨大动力,也是航空工作者的必要条件。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参加航空模型活动使广大 青少年从好奇到好玩到产生兴趣,从兴趣上升到爱好。其中许多人进而逐渐树立起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这个过程十分自然,十分牢固。五十年代不少航模爱好 者高考时在志愿栏中全部填写航空院校,破釜沉舟,义无反顾。有些人虽因此落榜而不悔。如愿者甘心情愿离开大城市到山沟里工作。许多人在航空工作岗位上做出 了杰出的贡献。

那种认为航空是热门行业不愁没人的观点;那种认为阶级教育可以代替一切,否认理想教育,把兴趣说成是资产阶级意识的观点;那种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需经济手段,无需理想,“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过时的、有害的观点。

2、进行有关航空知识的教育

通过航空模型活动青少年们可以学到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材料与结构、航空发动机、无线电遥控、气象等有关航空知识。是未来从事航空工作的智力准 备。诚然,这些知识一般讲是比较粗浅的。但通过航模学到的知识具有多种学科、从实践到理论多次反复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一定程度弥补专业学习内容过于单一 的缺陷。例如训练飞行员难以用许多课时讲飞机结构设计问题,而这些知识对飞行业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飞机设计人员一生不过搞几个机种,并且往往只接触某些 部件。人们很难超越这种客观局限性。模型爱好者可以反复设计、制作、试飞许多机型,并且都是模型飞机的整体,从而形成整体的互相联系的思想。美国航空先驱 兰利至少设计制造了80多架模型飞机,他的航空知识和成功主要来自这些模型的试验和研究。最后他用了很长时间设计制造了一架飞机,试飞失败了,工作没有进 展,并且被迫中断了即将成功的研究。

3、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学生的推理、演算能力较强,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较差。航空模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航模爱好者一般 能看懂和绘制三面图,可以迅速通过三面图构想出实物的立体形状,可以从等高线地图中迅速构想出立体地形;能识别许多材料,了解他们的特性,包括一些新材料 (如碳纤维、钛合金等);会使用许多工具,包括简单工具和机床;会使用不少仪器,如风速计、转速计、气流仪、声级计、电气仪表等;掌握一些加工工艺,从手 工制作到加工玻璃钢、碳纤维零部件;航模爱好者熟练地掌握模型飞机的调整和操纵技术,其中包括遥控技术,它和飞机调整操纵原理是相同的,技术上也是类似 的。

4、培养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航空模型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要完成制作和放飞,而且要不断改进模型,不断提高飞行成绩。竞赛和创纪录始终贯穿于航空模型活动之中。这样就使参 加者养成竞争意识和奋力向上的精神。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探索新问题的途径、方法和乐趣。许多航模爱好者都是技术革新的能手。航空是高科技集中的行 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飞行员和航空工作者尤其需要这种精神。

综上所述,如果一个飞行员或航空工作者在青少年时期参加航空模型活动,接受早期航空教育,树立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广泛学习航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无疑是事业成功的宝贵的先天条件。

二、航模活动早期航空教育的时机、内容和方式特点

以上教育作用并非航模活动所独有,其他方法也会产生作用。但航空模型活动具有突出的特殊性,主要有四点: 即早期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系统性。

1、早期性:五十年代我国大规模开展航模运动首先从初中开始,以后逐渐扩展到小学的高年级。就是说,利用航空模型活动进行早期航空教育至少可以从10岁左右开始。而且还存在从小学低年级乃至学龄前开始的可能性。

早期教育的优点不仅扩展了受教育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使教育作用更加深刻、牢固。例如优秀航模操纵手一般都从初中或小学开始接受训练,高中开始训练的 很难成功。经验证明,无论是运动或劳动的复杂技术动作,都是从小开始训练才能达到娴熟到位得心应手的地步。知识教育也是这样,小时候学到的东西记忆牢固, 成年后学到的东西容易遗忘。理想教育也是这种规律。

2、实践性: 动手能力、操纵技巧、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首先依赖于实践,这是显而易见的。知识教育也不能脱离实践。知识教育当然可以通过讲课、广播、展览等方式进行,也 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抽象的、间接的、灌输式的方式往往使人印象不深。课堂上讲升力、讲翼型,远不如自己做一架模型飞起来那样感受深刻。航空模型 活动以实践为基础,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航模活动的实践经验不但有利于学习航模理论,而且有利于将来学习航空专业和研究工作。

理想教育也是这样。通过长期航模实践树立的理想和一次动员所下的决心不同。前者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有丰富的实践基础,有多少日日夜夜的劳动,有许多成功和失败。如同根深的大树,如同汇集无数源流的江河。

3、趣味性: 航空模型的制作、放飞和竞赛都深受青少年喜爱。这项活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人类本来只生活于地面,自然特别向往天空,羡慕鸟类在空中自由飞翔。当他们自 己亲手制作的模型翱翔于天空,当然会感到无比自豪和欣喜。青少年的好胜心,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力图超过别人。航空模型的性能是无止境的,前面总有更 快的速度、更长时间、更大的高度有待攀登。这样使他们不断钻研,使他们的兴趣常盛不衰。学校招收课外活动的报名中,航空模型小组人数一般总是最多的。航模 活动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符合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原则。

4、系统性: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航空模型运动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孤立的活动了。它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模型上有模型滑翔机,内燃机模型飞机,喷气式模型飞机和火箭模型等种类。有简单的纸模型到无线电遥控模型等从简到繁、从小到大的完备系列。

教材上有深浅不同的飞行原理等理论书籍,有各种模型的设计、制作、调整、操纵书籍和图纸。国内外有许多种航空模型期刊。

器材上有设计、生产航模材料、套材、航模发动机、航模遥控专用设备的厂家,有销售航模器材的专营或兼营商店。

组织上体委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隶属于教委、科协、共青团、妇联系统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组织许多都开设了航模班组。以上机构配备了航模专职或兼职的干部、教练员或辅导员;基层单位还有许许多多热心的业余辅导员。

规章制度上有正式颁发的竞赛规则和创纪录飞行规则;形成了从基层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竞赛制度;国家正式颁发了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指导员的等级制度。

 

三、历史的经验教训

1、发达国家的经验

航空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利用航空模型运动进行早期航空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英、法等国是最早开展航空模型运动的国家,也是航空事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

美国早在1913年以前就建立了地方民间的航模团体,开始组织航模比赛。1936年成立了全国性的“美国航空模型学会”。全国有一千多个基层俱乐 部,十万多会员。从1923年举办第一届全美比赛起,一般每年一次,很少间断。比赛规模很大。在美国,全国航模比赛是一件大事。空军无偿提供设施,接待大 会人员。 高级将领出席和主持大会视为很高的荣誉。甚至总统也要亲自祝贺。 1985年全美第59届航模比赛大会收到了美国总统里根的贺信,信中说:“我完全相信, 参加比赛的许多年轻人,今后将会成为飞行员、 航空工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中的佼佼者。他们将使美国航空科学和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俄国于1910年1月在莫斯科举办了航模比赛。发起人与组织者是后来誉为俄罗斯航空之父的儒考夫斯基。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大力提倡航空模型运动,把 它视为“训练飞行员、飞机制造人员的最初环节”。提出“从模型飞机到滑翔机,从滑翔机到飞机”的口号。在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签署的命令中,要求“每个学校 每个少先队中队都应该成立一个航空模型小组”、1931年成立了中央航空模型研究室,隶属于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到1933年全苏有五百万少年参加 航模活动。著名飞机设计家雅可福烈夫和苏联空军英雄阔日杜布等就是从模型飞机走上航空道路的。早期航空教育在苏联航空建设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军战时 动 员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德国人特别重视早期航空教育。对幼儿,他们提倡穿飞行式服装,玩航空玩具,提倡父母抱孩子去机场看飞机,以养成对航空的兴趣和敬仰的心理。少年儿童 则主要进行航空模型活动。德国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设置模型制作的手工课,连续进行五年。其教学大纲由纳粹航空团制定。纳粹航空团内设有航空模型研究部,研究 航空模型的技术、教材、 器材和活动问 题。德国设有七所航空模型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比赛,国家免费提供食宿。比赛十分隆重,观众很多。白天比赛,晚上组织类似狂欢节那样的 火炬游行,最后聚集在飞行纪念塔前宣誓。

日本完全效仿德国的做法,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发达国家利用航模进行早期航空教育的共同经验是: 起步早,本世纪初他们就看准了这个问题随即大力开展航模活动;政府重视,措施落实;持之以恒,不因政府更迭,人事变动而兴废。

2、中国的经验和教训

国外航模运动兴起初期,我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辛亥革命后,上海《东方杂志》等刊物曾介绍并呼吁在国内开展航模运动。可惜这些意见没有引起重视,错过了早期发展的机会。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达国家的航空事业飞速发展。 航空模型运动的早期航空教育作用被证实。三十年代初,不少有识之士再次呼吁在我国开展航空模型运动。上海《科学画报》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该报编辑冯 执中在《模型飞机》一文中说: 欧美航空事业之所以有今日之发达,非一朝一夕之力也。童孩辈之飞机模型制造尤有长足之进步……,深盼现在努力于航空救国事业者,除募捐及发行奖券外,多致 力于灌溉航空知识之宣传工作。同时更盼多给一般小国民以实地研究与学习之机会。则中国航空事业真或与他人争一日之长乎”。这些呼吁还是没有引起当局的重 视。航模运动已经落后了二十多年。

三十年代后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华北、上海、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军仗着其空中 优势对我前后方军民狂轰滥炸,造成数不胜数的伤亡和破坏。血的教训,人们惊醒了!再次掀起发展民族航空事业和早期航空教育的呼声。由国家推行早期航空教育 的认识逐渐深入到军政上层人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指示有关部门倡导此项工作。1941年4月成立了中国滑翔总会,总会和其他一些部门组织了一些航 模宣传、展览和表演。1943和1944年两次组织渝蓉阜际航空模型比赛和一次渝蓉粤桂航模赛。1947和1948年两次组织全国航空模型比赛。由于政府 的推动和一 些军政要员的实际工作(如空军司令、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将军亲自担任上述比赛的会长),航空模型运动在我国有了初步的开展,产生了第一批航模爱好者,其 中有些人后来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如著名飞机设计师顾诵芬)。但这一时期政府对航模运动限于一般倡导,没有建立开展活动的常设机构,没有形成一套推 动活动的办法和制度,基层活动处于自发状态。人数很少,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少奇于1951年提出开展航空运动培养航空后备力量的构想,指示解放军总政和空军司令部具体落实。1951年 成立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航空模型运动和其他军事技术运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我国航空模型运动发展迅速,其群众活动的广度方 面达到和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文化大革命中断十年之后,1975年恢复活动,接着转入竞技体制,成立了二十五个航模专业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有些 项目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本世纪后半期,我国航空模型运动在普及和提高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问题。主要有两点:

第一,发展缺乏一贯性,由于政治体制和方针等原因,运动进展大起大落,几经反复。甚至出现从建制上全部撤销的情况。每次反复都造成很大的损失,伤及元气。

第二, 航空模型运动的早期航空教育功能在航空界和社会上还没有统一认识和协调配合。否定从滑翔员中招收飞行员的结论,容易扩散为否认早期航空教育的观点。滑翔运 动的目的局限于竞技了。体委系统废除了“ 军事体育”概念,自然只以竞技和奥运标准来衡量航空运动的价值。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航模运动再次跌入滑坡周期。

( 编辑: 网站编辑)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